透明度,在宝玉石中是指能够透过自然光线的程度。透明度在翡翠玉 石中一般称为“水头”。宝玉石的透明度直接影响到其质量价值的高低,质量好的宝玉石都会显得晶莹剔透,有“冰清玉洁”的说法。
宝玉石的透明度可以划分为三类
透明
半透明
不透明
1.透明宝玉石
光线可以直接透出,在正面可以直接看到背后图 像的宝石或玉石称为透明宝玉石。大部分的常见宝石都是透明的,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 黄玉、碧玺、水晶、坦桑石等。
也正因为宝石的透明,使得大部分宝石加工以刻面型为主,不仅可以充分让光线透入宝石内部, 而且通过不同刻面对光线的反光,又使光线从内部反射出来,使宝石显得更加明亮,同时折射率大的宝石还会出现色散效应,出现五颜六色的火彩。这在钻石中表现得最为完美,不仅有明亮的反光,还有五颜六色的火彩出现。(图4)
透明的玉石并不算多,只有结晶细腻、结构紧密、质量 非常好的才会出现,在显微镜下显示为细粒交织结构(图5),如在翡翠中主要是玻璃地和蛋清地的翡翠可以达到完全透明,光线可以全部或大部分穿透过去(图6、7)。
透明的玉石往往由于对光线的聚光效果和漫反射效果,会在弧面饱满的部位出现亮光,俗称“莹光”,更加体现出玉石晶莹剔透的感觉(图 8)。
2.半透明宝玉石
光线仅有部分透出,但不能看清背后图像的宝玉石。宝石中含有雾状、固态、气液包裹体及具有色带或颜色过深,都会导致透明度下降,使宝石显示为半透明,在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中,大部分为半透明宝石,如含有定向针状包裹体的星光红宝石(图9),由于有聚片双晶导致具有晕彩效应的月光石(图10)和含有鳞片状赤铁矿分布显示砂金效应的日光石(图11)等。
大部分的玉石都是半透明的,如翡翠、白玉、岫玉、独 山玉、寿山石和石英岩玉等,翡翠中以糯化地和芋头地的质地显示半透明特征最为明显(图12、13)。玉石的半透明特征也使得其更加体现出玉石的韵味,中华文化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就是强调做人不要锋芒毕露,而是要强调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从内在本质和内心的提升,所谓正心修身、克己复礼,而似透非透的玉石体现的就是温润、含蓄的一面,给人更多的思索、更多的臆想,正好表征了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传统,不断历练自己,从内心中提炼。这也是宝石文化与玉石文化的重要区别。
3.不透明宝玉石
光线无法透入的宝玉石。不透明宝石如乌钢石、黑碧玺、黑色石榴石、黑色钻石等,光线无法透入,以反光为主。主要体现宝石颜色和表面的反光,往往是男士佩戴的饰品,体现一种阳刚之气。不透明的非洲红宝石不能作为宝石利用,但可以做雕件,雕刻出的萝卜也表现得栩栩如生(图15)。不透明玉石主要是那些结构比较松散、质地比较粗糙的玉石种类,在显微镜下体现为粗粒变晶结构(图14)。由于玉石的不透明性,就没有了细腻圆润的一面,往往都是质量档次较低的,如翡翠中的瓷地、干白地和狗屎地翡翠(图16、17)。
可见,宝玉石的透明度是决定宝玉石质量的关键要素。宝石的透明度与宝石本身性质和其中所含内部包裹体、絮状物和裂隙等杂质含量多少有关,杂质含量少则比较透明,含量多则显示半透明或不透明,透明度好的内部干净、晶莹通透,价值也高,透明度差的往往是内部包裹体或裂隙杂质较多,价值也低。
玉石的透明度则主要与所含矿物的结晶颗粒大小和结合紧密程度有关,即与其质地关系密切,质地细腻、结构紧密的玉石透明度好,反之质地粗糙、结构松散的玉石透明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