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章节列表目录_梵天Suzy_全本免费小说网
haoteby 2025-10-29 19:13 1 浏览
《佛陀传: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佛陀传记》是佛学大师一行禅师的经典作品,书中讲述了佛陀岁完整的一生,从佛陀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开悟得道,书中娓娓道来,解开了佛法的神秘面纱,佛陀一生的修行智慧全在书中一一道来,读完绝对是一次心灵上的洗涤和感动。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开悟之道就是爱与宽容之道。
◆ 对缚悉底来说,佛陀的步行就是为享受步行而行的。他似乎全不在乎是否能到达目的地。他的比丘们也是如此,没有一个人呈现些微的紧张和不耐烦,或希望尽快到达目的地。
◆ 就像牧童替水牛洗涤身体,一个人也应 该清除他身心的欲念、执著、愤恨和恐惧。
◆ 每个人都要接受自己出生时的阶级。他们的圣典教人一定要接受自己的阶级才会得到快乐。
◆ 悉达多点头说道:“孩子们,你们都已经明白了。人生出来是没有阶级的。每个人的泪水都是咸的,就如每个人的血也都是红色的。把人分成不同阶级以至对他们有偏见是不对的。我在静定中看得非常清楚。”
◆ 无论大多数人怎样看,真理始终是真理。所以我现在告诉你们,能站起来维护正义真理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 善生细听着悉达多说:“我现在知道,折磨自己的身体是无助于找到安宁或体悟的。肉体并不单是一个器具。它是精神的寺宇、到彼岸的木筏。
◆ 人们不单是被困在社会的不公平和疾病的折磨之中,还被他们自己心智所产生的忧悲苦恼束缚着。
◆ 父亲,我正是因为想及你们,才来征求你的同意去出家。我并非有意逃避责任。父亲,就如你不能排解你自己心里的痛苦,你知道你同样不能把我心内的苦恼消除。”
开始独自修行
◆ “车匿,带着我的项链、短剑和头发回去给我的父亲。请你叫他对我要有信心。我并不是因为自私或想逃避责任才离开家庭。我现在出来是为了你们全部人和所有的众生。我请你代我劝慰大王和王后。也请你去安慰耶输陀罗。我恳请你这样做。”
◆ 悉达多一直望着车匿和两匹马消失踪影,才转向森林那边,开始走进他生命的新一页。从此,天幕将是他的屋盖,树林就是他的家。一股舒泰满足的感觉涌起。
◆ 知识是从亲身体验和证悟得来的,而并不是从思想上的争 辩所得。为了达到不同层次的定境,你必须把一切以往及未来的念头全部清除。你必定要只专注于解脱。”
放弃苦修,放弃避世,回归自己
◆ “木块或石头都并非不入思想。死物本身就是思想。你必定要达至一个‘想’与‘非想’都不存在的意识境界。这就是‘非想非非想’的定境了。年轻人,你就是要证得此境。”
◆ 他极力去降伏外来的恐惧。他深信一旦身体不再成为恐惧的奴隶,他的心便可以摆脱痛苦的枷锁。他有时坐着,会把牙齿咬紧,舌头紧贴上腭,用他的意志去克服所有的恐惧惊慌。
◆ 他体会到身和心组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实体。身体的平静和舒适与自心的安住是息息相关的。虐待自己的身体就是虐待自己的心智。
◆ 他全没犹豫地以禅定来滋养身心。就这样,一种自在和安稳的感觉油然而生。他完全没有刻意远离或逃避感受和思想。他只是留意着每个感觉和念头的生起,并予以细心的观察。
◆ 在这样一个晚上,她又岂能入睡呢?我相信她是故意装睡,以免她自己和悉达多都要面对离别之苦罢了。缚悉底,你不了解罗睺罗的母亲,但耶输陀罗真是一个非常果断的女人。她一直都明白悉达多的志向,而默默地全心全意给他支持。这点我非常清楚。因为所有与耶输陀罗相熟的人中,我是除了悉达多之外,最了解她的人。”
佛陀彻底开悟了
◆ 悉达多过去曾尽量寻求摆脱恐惧、嗔怒和贪欲的办法。但这些办法都只是试图压抑感受和情绪,因而没有真实的效果。现在,悉达多明白它们的起因都是由于无明,因此一旦从无明中解脱出来,所有的精神障碍便会自动消散,一如影子在太阳初升之前的不翼而飞。悉达多这些深入的体悟都是他修禅定的果实。
◆ 或许这晚,白云会遇到冷锋而变成雨水。云是一种现象,雨又是另一种。云也是无生无灭的。乔达摩想,如果白云明白这个道理,当它变为雨水落在高山、森林和稻田的时候,它肯定会欢欣地歌唱起来。
苦痛消失了,一切都不同了
◆ 就如亿万的波浪不停地在海面起伏,大海本身是不落生死的。只要波浪明白它们其实是海水,它们便可同样超越生死,不再惧怕,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稳。这个证悟令乔达摩自己也超越了生死的罗网。
◆ 完全没有被动摇,他把觉察力照到他的心上去。他见到众生因为不明白他们实与万物同体,而陷于苦恼。这种无明,产生了无限的悲忧、恼乱和困扰。无明是贪欲、愤怒、傲慢、疑惑、嫉妒和恐惧的根源。当我们学会把心静定下来以看清楚事物的真相,我们便可以对一切达到全面了解,因而将苦恼接受,化为爱心。
◆ 悉达多知道他已找到大道,达到了他的目的,所以他内心平和自在。从他的彻悟中流露出来的,是对众生的一股深切的爱。
对橘子的专注,是一种修行
◆ 悉达多轻声地叫孩子们坐下来,说道:“你的心没有思念着昨天或明天,只是全神贯注地投入这一刻。看着橘子,一个修习专注的人能看到宇宙间的奥妙和万事万物的相互关系。”
◆ 正是这样,善生。一个留心专注生活 的人,永远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说什么和做什么。这样的人可以防止自己的思想、说话和行为令自己或别人受到伤害。
◆ 所有众生都本具开悟的心性。每个人都存藏着开悟的种子。众生都不用向身外求悟,因为他们本身就含藏着宇宙间的所有智慧和力量。这是佛陀的伟大发现,更是所有众生应该为之庆幸的。
◆ 当你们看见稻米、椰子、橘子和水,请谨记你们在这一生,是要依靠很多其他的生物才能生存的。这些生物都是你们的一部分。如果你们能体会这个,你们就会经验 到真正的了解和爱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法门
◆ 佛陀省察到人与莲花没有两样。每人都有自己个别的先天条件。不同的方法就如不同的门,让不同的人可以进内以明白教理。
◆ 痛苦,是因为在用错误的方式生活
佛陀习惯
◆ 看看这些被阳光拥抱的嫩叶。你们有真正用一颗平静和觉醒的心来看过它们吗?这一染绿色就是生命里其中一样奇珍。如果你从来都没有真正看过它,请你们现在看吧。”
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
◆ 正因为火是生命之源,所以它就是大梵天本身。火神阿耆尼,只是大梵天千万化现现象的其中一个。在祭火坛上,阿耆尼的形象是双头的。一个象征着火在日常生活中的功用;另一个则代表着火做出的牺牲和它往生命之源的回归。祭火者奉行四十种拜火仪式。一个信徒要守戒、修异行和勤于念经才可以达到解脱之道。
◆ 乔达摩,水并不能真正使人解脱。水是向下流的。只有火才向上升。我们死后,身体也是因为靠火才得以变烟而上升。”
◆ 你是应该知道万法因缘生,万法也因缘而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 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这就是我在禅定中所亲证的因缘生起法。在真实的体性上,根本没有什么是独立或永恒的。也没有个体,无论高级或低级。
世法燃烧
◆ 比丘们,不要让贪、嗔、痴的火焰把你们吞噬。清楚体会一切法的无常性和互依性,以免成为由感官、感官的对象和感觉意识所形成的生死巨轮中的奴隶。”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 相处
◆ 佛陀对小孩们说:“孩子们,在我为人之前,我曾经生为泥土和石块、植物、雀鸟和许多其他的动物。你们也一样曾经是泥土和石块、植物、雀鸟和动物。
◆ 我今天想为你们讲一个很多世以前发生的故事。它关于一只苍鹭、一只蟹、一棵鸡蛋花树和很多的小虾小鱼。那一世,我是那棵鸡蛋花树。也许你们其中有人是那苍鹭、蟹或小虾。这个故事里,苍鹭又坏又狡猾,是只带给别人痛苦和死亡的家伙。苍鹭也令我这棵鸡蛋花树受苦。但我从那些痛苦中,学到很重要的一课,那就是——如果你欺骗和伤害别人,到头来你自己也会被欺骗和受到伤害。
◆ 但我当时实在被苍鹭的所作所为和自己的无能为力折磨得很痛苦。假如我是一只鹿或一个人,我便可以做点事。但被树根系在地上,我完全动弹不得。我当时发愿,如果我将来生为动物或人,我必定会尽力去锄强扶弱。
我会在春天回去
◆ 佛陀已很明显地达到了一个不会再追求欲望的境界。佛陀就像一条在水中自如地游来游去的鱼,或在天空中安详地飘浮着的云。他完全投入当下的一刻。
◆ 他再不会被这世界里的任何事物束缚,而他却拥有对别人最多的爱心和了解。
谣言,迟早会自动止息
◆ 如果一个人偏执着自己所信的才是唯一的真理,他便会认为所有其他的都是邪见。
◆ 佛陀说:“感受有三种——好的、不好的和两样都不是的。
◆ 几乎所有的感受都是来自对实相的错误见解。
◆ 一个人要彻底看清事物才能洞悉它的真性。一个人是不能靠念经供奉来破除无明的。”
唯一不会褪灭的美,是慈悲与解脱
◆ 只有从禅定中得来的平和、喜悦和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
◆ 但也许没有任何美丽,会比一个女人的美更容易使一个男人动心。如果他被美色迷倒的话,他便会失去道业。
重聚:佛陀回家了
◆ 他申说:“除了生、老、病、死之苦,很多其他的痛苦都是自创的
◆ 向神祷告是帮不了你们重获自由的。你们必须看清楚你们的内心和外境,以能拔除所有的妄见,因妄见才是痛苦的根源。
◆ 经深切的察思,你一定可以找到那人恼怒的因由。假如你所发现的,是与你自己的错误行为有关,你一定会愿意承担令他恼怒的责任。如果你发觉自己没错,你便应该尝试找出他对你误会的原因。
◆ “有了理解,我们才可以去爱。当我们了解一切,所有痛苦也就可以消解。真正解脱之道其实就是了解之道。了解就是慧。这种了解只可以从深入洞察一切事物的真性而得。戒、定、慧,就是导致解脱之道。”
◆ 涅槃就是去除贪、嗔、痴。它是平和、喜悦和自由的出现。
◆ 平和喜悦是可以在工作之中获得的。途径与目的其实并不是两回事。
有了解和爱,一切都能成就
◆ 孩子们,名和利不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名利消逝得很快。了解和爱才是
◆ “当一个政治家具备足够的智慧去了解和爱,他才可以看到苦困、悲哀和压迫的真相。这样的人,才能有方法改革政制以拉平贫富的悬殊,终止施压。
◆ 佛陀没有立即回答,只是微笑,慈和地望着老父,他说:“父亲,我已不再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儿子。我现在的家庭就是众生,我的家乡就是大地,而我的身份就是有赖所有人包容的僧人。我选择了这条道路,并不 是政途。我认为这是我最可以为众生服务之道。”
不同的阶级,皆可加入僧团
◆ 佛陀一向的教导是僧伽如大海,比丘则是所有流入大海而与之合一的河川。虽然我们出自不同的阶级,但加入僧团后,我们便是没有任何界限划分的兄弟了。”
◆ 师父,过了比丘的生活,使我再不觉得有任何放不下的人和物,这给 我带来无限的喜乐和满足。
爱里生苦
◆ 佛陀说:“须达多,你的功德无量。僧团今后便因你而可避免日晒雨淋和蛇虫鼠蚁的侵扰了。这里将会有比丘从四方流入。我知你全心全意护法,希望你也能这样虔诚地修行大道。”
慈悲之爱,是没有执著与分别心
◆ 精神境界的证悟是不受年龄影响的,岁月并不是得道的保证。
◆ 爱有很多种。我们先要细心认识每一种的爱。生命里很需要有爱的存在,但并非那种基于色欲、情欲、执迷、有分别心和偏见的爱。陛下,有另一种爱,是生命里极其需要的。这种爱包含着慈爱和悲悯心,或叫大慈和大悲。
◆ 当一个人看清事物的无常之性,他的视线便会变得平静和谐。
每个人的眼泪都是咸的
◆
佛陀答道:“我们修行之道,是没有阶级界限的。你是一个人,就和我们一样。我们绝不怕会被污染。只有贪、嗔、痴才会把我们污染。一个像你这样和悦的人,只会给我们带来欢喜。
◆ 我真的认为没有一个人、一样动物或一样植物,不是因你对他们的了解而受惠的。
◆ 难陀,你要谨记,解脱所带来的快乐才是真正无条件的快乐,它是不可磨灭的。你应该以这种快乐为目标而迈进。”
女子也可受戒出家
◆ 佛陀答道:“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持住自己的心。多练习观察呼吸和观照身体、感受、心和心所产生的物象。你这样修习,便每天都会多增长一些谦虚、自在、无着、平和和喜悦。这些质素生起时,你便可确定自己已走上了正确之道、醒觉之道和觉悟。”
僧团分裂了
◆ 摩露伽子,无论宇宙是有限或无限、有尽或永恒,你都要接受一个真理,那就是生命里存在着的苦。而要消除痛苦,又必先要明了苦的成因。
◆ 佛陀说:“有时候,一个人独居要比与人一起更愉悦。”
◆ 承认自己的过失,是和解的开始,也能鼓励对方做出同样的表示。这有可能导致全面性的和解。
向大地学习,向水学习
◆ 佛陀说:“你知道吗,罗睺罗,一个说谎的人的信用,就如这盆里剩下的水一样少。”
◆ 佛陀答道:“我们把信念的种子播在至诚的心田上。我们的犁是细心专注,而我们的水牛就是精进的修行。我们的收成则是爱心和了解。大人,没有信念、了解和爱心,生命里便只有痛苦。”
◆ 佛陀明白现在是该给罗睺罗某些教示的时候了。他说:“罗睺罗,向大地学习吧。不论我们把清香的花朵、香水或鲜乳汁撒在地上,又或将秽臭的粪便、尿、血、黏液、涎沫等丢弃在地上,大地都一概领受,无牵无惧。因此,当遐想冒起的时候,不要被它所缠缚或奴役。
◆ “向水学习吧,罗睺罗。当我们用水清洗污垢,水一点也不会悲伤或觉羞辱。向火学习吧。火会毫无分别地烧毁一切,它并不会介意烧的东西是否洁净。向空气学习吧。空气运载着所有的气味,不论它是香是臭。
因为僧众们不停地犯错,才有了戒律
◆ 佛陀又说:“一个比丘有五种需要:第一是同修道友的善知识,第二是有助比丘保持专念的戒律,第三是要有足够的机会研读教理,第四是精进修行,第五是能体解事物的慧力。后四种需要都是有赖第一种条件的存在——那就是要有同修良伴。
放开心怀,保护所有众生
◆ 生命只存在于当下的一刻。我们失去此刻,就是失去了生命。生活于当下的一刻,才是更好的独处方法。
◆ “比丘们,一个真正懂得独处的人,就是他在人群之中,也必定是活在当下一刻的。如果一个人在森林里深居独处而不专注于当下这刻,反而徘徊在过去未来,他便不是真正独处了。”
◆ 不要追逐过去。不要迷失于未来。过去的不再。未来的未来。
◆ “不公平的谴责,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你们不用觉得羞耻。只有当你们不继续精进修行、过清净的生活时,你们才应该真的感到羞愧
每个人都有觉醒的潜能
◆ 那你们也必须照料其他生病的比丘。照顾任何一个比丘,就等如照顾佛陀。”
木筏不是彼岸
◆ 执著与畏惧,两者都是缠缚我们的绳。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已超越了二者,安住于平和快乐之中,这种快乐是不可量度的。一个自由自主的人不会执著于恒常性和独立我体这等狭见,也不会执著于无常和无我的边见。
◆ 比丘们,苦恼是因为有生有死才存在的。那什么引起生和死?是无明
◆ 信众们,一般人很容易堕入四种陷阱:第一种是对感官之欲的执取不舍,第二种是对狭见的执著,第三种是对正法的怀疑,第四种是有‘我’之妄见。觉悟之道帮助我们不堕入这些陷阱。
◆ 佛陀不同意,“那是不对的,阿难陀。每次遇到困难,我们都不应该气馁,我们应该在困难中把问题解决。阿难陀,如果我们实践平等心,我们便不应被羞辱毁谤所困扰。毁谤羞辱我们的人,是伤害不了我们的,到头来只会伤害他们自己。当一个人向天上吐涎,上天不会为之气结,涎沫也只会跌落在吐涎的人的脸上。”
◆ 世尊,我修习要更似‘火’。火能化烧万物,不论是美的或是不洁的,它都全无执著和厌弃。火能燃烧与净化。
◆ 世尊,我修习要更似‘风’。风可以载送好与坏的种种气味,全无执著或厌弃。风能改变、清净和发放。
生死轮转,不要害怕
◆ 佛陀对比丘们说:“作为众生之一,人类多少都必定要受苦。不过,那些虔于学习和修行正法的人,是会比其他人少受很多的苦的。这是因为他们具有了解的慧力——他们修行的果实。”
◆ 比丘们,始与终都只是心智构造的概念。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始或终,只有当我们被困于无明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始与终的念头。人就是因为被困于无明,才会堕落生死轮转之中。”
◆ 生和死也都只是无明所生的意念。超越了生与死和始与终的念头,便是超越了这个了无止境的轮转。
空的碗里,满是空气
◆ 一切世法都存在于十八界——六根、六尘和六识——之内。你们都知道六种根本的感应器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客体的外尘物象,就是色相、声音、香臭、甜苦等味、触碰之感和心生之物
◆ 象;六种因为根尘接触而产生的意识,就是看见、听闻、嗅觉、味觉、触觉和心想意识。十八界之外,便没有世法;十八界之内的,全都落于生死、变化和散灭的范畴之中。因此,我说‘世间’是这些会变化散灭的物象的总称。”
生、老、病、死,犹如四座山
◆ 目犍连,儿女对父母的最大孝敬,莫过于活着贤良幸福的一生。这就是对父母的最好回报,因为这样做,便达成了他们对儿女的期望。
◆ 目犍连,很多人都只在父母过世之后才懂得感恩。有父母健在,其实是最大的幸福。双亲是子女快乐的泉源。儿女应该珍惜父母在生的时候,尽量去了解他们和令他们快乐。
◆ 从前,一个聪明的帝王请了几位天生盲目的人到王宫里来。他带他们去触摸一只大象,并要他们形容大象的模样。那个抚摸象腿的盲人,认为大象似房屋的支柱;那个抚摸大象尾巴的,认为大象有如毛扫帚;那个触摸大象耳朵的,便说大象似个藤箕;摸到大象肚子的那个盲人,则说大象如大桶;抚摸头部的,就说大象似个大缸;而触摸到象牙的一个,则说大象如一棍棒。当他们坐下来研究时,各持己见,因而演变成一场剧烈的争论。
◆ 一个大道上的行者一定要明白,执著自己的见解是绝对的真理,才是妨碍我们证得真理的绊脚石。要在大道上有进展,两个必要的条件就是谦卑与开明的心怀。”
◆ 那些苦行者的四个概念——存在、不存在、同时存在和不存在、非存在非不存在,都是蜘蛛网中的蜘蛛网,永远都不能抓持住实相这巨鸟。
◆ 阿耨楼陀,一个从未尝过芒果的人,你是没法用言语来表达芒果的真正味道,并让他知道是怎样的。我们只有从亲身的体验,才可以掌握到真相。这也是我时常劝比丘们不要在理论上浪费宝贵的时间,而应多实习彻观一切的原因。
◆ 她又想出一个方法来。她探望丈夫之前,首先把身体洗净拭干,然后将乳汁、蜜糖和面粉混成浆状,再涂上身体。待身体干了之后,才穿上衣服,前往内宫。守卫不见她发里有饭团,便让她进内。这时,她便脱去衣服,小心削下浆块给丈夫吃。
◆ 佛陀这次第一讲的主题是关于快乐的。他告诉会众,快乐是真实的,而且可以落实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佛陀说:“首先,快乐并不是感官之欲的满足。感官的享受,只是真正快乐的幻象,也是苦恼的根源。
◆ 佛陀说:“欲乐就是火坑,它只会给有病的人带来快乐。一个健康的人是会退避欲乐之火的。”
◆ 快乐就是察觉着现在发生的一切,而同时绝无执著和忧惧。一个快乐的人会珍惜现在正发生的每一奇境——一阵凉风、清晨的天空、一朵金黄的鲜花、一棵紫竹树、一个小孩的微笑。
◆ 他明白一朵鲜花早晚会凋谢,因此它凋谢时,他不会伤心。一个快乐的人了解万法生死之性,他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因为他对死亡全不担忧或惧怕
◆ 首先,不要为了金钱而过分沉迷于工作,以致影响目前的家庭幸福。你和你家人的快乐是首要的。
◆ 佛陀又告诉他要远离六种导致堕落的行为——酗酒、夜间在城里的街道上溜达、嗜赌、涉足欢场、与损友往还、懈怠。
◆ 他又教私伽罗如何断定一个人是否为良友。他说:“一个好朋友应该是恒常的。无论你是贫是富、欢喜或忧愁、成功或失败,一个好朋友对你的感情都是不会动摇的。
◆ 佛陀答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穿戴华衣宝饰、不坐卧高软大床,以及不用金钱。此八戒可以使你们免堕昏沉颠倒。这天只日中一食,会让你们有更多时间修行。”
◆ 舍利弗又说:“土这样元素不是我,水、火、空气、空间和意识等都不是我,我没有被任何一样元素抑制或缠缚着。生与死都不能碰我。我笑,因为我从没有生,也永不会死。生不能使我存在,死也不能使我不存在。”
◆ 感官上所产生的快感,绝不能与禅修而得的悦乐相比。禅悦能贯彻身心,消除所有的焦虑、哀伤与悲愁,使行者经验生命的奇真。陛下,这是当下可享受的最重要的修行果实之一。”
◆ 佛陀又提醒僧尼们不要浪费时间于无聊的闲话、过分的睡眠、追逐名闻利养、贪求欲望、与败德劣品的人在一起以及自满于对教理的浅见。
◆ 一生以来,佛陀从来没有想着目的地而行,他只是专注地投入每一步之中,享受着目下的一刻。
◆ 它没有灭亡,它已变成了大树。佛陀曾教过,没有一物是会从存在而进入不存在的。佛陀改变了形相,但他仍然存在。
◆ 佛陀就像一棵巨大菩提树的种子。也许当人们看到大树时,他们都再见不到种子,但种子仍在那里。它没有灭亡,它已变成了大树。
相关推荐
- 大灰狼睡前故事(大灰狼睡前故事100篇)
-
大灰狼敲门。兔妈妈有三个孩子,一个叫红眼睛,一个叫长耳朵,一个叫短尾巴。一天,兔妈妈对孩子们说:“妈妈到地里去拔萝卜,你们好好看着家,把门关好,谁来叫门都别开,等妈妈回来了再开。”兔妈妈拎着篮子,...
-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电视剧(左叔和小米电视剧叫什么)
-
电视剧《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一共有36集剧集简介农村少年孔臭蛋的父母不幸死于一场事故,无依无靠的他在政府的帮助下进入SOS儿童村。臭蛋的新妈妈(沈丹萍饰)和蔼可亲,来自不同家庭却有着同样身世的兄弟姐妹...
- 茅山后裔完整版txt(茅山后裔完整版txt奇书网)
-
作者编不下去了,我也看不下去了。《茅山后裔》是2013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悬疑小说,作者是大力金刚掌。故事说的是张国忠、张毅城父子运用茅山道术踏足天下的故事,从驱鬼镇邪到探秘寻奇无所不及,民间冤案...
- 九幽至尊(九幽至尊 孤烟)
-
重生逍遥道万古至尊很好看
- 一号战尊叶凡谭诗韵小说完结免费
-
《一号战尊》,作者莫奈何。角色:叶凡,谭诗韵,吴北庆类型:都市言情,男频爽文。简介:为了替母亲治病,叶凡不得已当了中州谭家上门女婿,第二天就奔赴战场。五年归来,叶凡发现四岁女儿竟然和老婆被家族抛弃捡垃...
- 末世文之女配人生(末世文之女配人生无广告)
-
末世之幸福女配,小说穿越文,女主叫温妮,男主叫唐锦。是讲述一个女孩穿越进入小说奋斗的故事,男主女主是小说中最大的男配和女配末世之幸福女配,小说穿越文,女主叫温妮,男主叫唐锦。是讲述一个女孩穿越进入小说...
- 打动女人四句情诗(打动女人四句情诗我的心一直)
-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衣带渐宽,怨秋风悲画扇,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相思枕畔,但凭见泪痕湿,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别是一般,剪不断理还乱,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 超神学院之雄兵连第5季全集免费
-
2022年下半年更新,《雄兵连》是由广州超神影业有限公司(虚拟印象工作室)出品的动画系列作品,是中国首部长篇科幻军事题材的3D热血动漫。《雄兵连》是在《超神学院》系列动画的基础上重新制作了剧情。《雄兵...
- 蜗居电视剧全集免费播放西瓜视频
-
第1集 1998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郭海萍和苏淳拖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属于他们的新家。他们的屋子只是一间10平米左右、老式住房后加的阁楼,卫生间和厨房都是跟邻里共用的。苏淳不禁在斗室中开始畅想拥有一套属...
- 奇门遁甲电影2(奇门遁甲电影2017周冬雨)
-
《奇门遁甲2》还没有上映,2021年9月29日,该片在横店正式开机。《奇门遁甲2》是由奇树有鱼、项氏兄弟电影、精鹰传媒出品,项秋良、项河生联合监制、执导,张晓晨、刘雅瑟领衔主演,刘晓庆特别出演的网络电...
- 正道潜龙百度百科人物介绍(正道潜龙讲的什么故事)
-
《正道潜龙》中的主要人物包括但不限于:王杨:男主角,是一名具有非凡医术的青年。他以成为“世界首富”为目标,凭借医术和智慧,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苏梦琪:女主角之一,王杨的初恋女友。她是一个美丽、...
- 邪气凛然txt下载奇书网(邪气凛然下载小说下载)
-
结局是陈阳隐居,倪朵朵因深受刺激而失忆。陈阳在叶欢公然叛离青洪后抓住机会一举杀到叶欢大本营,叶欢自尽,小五终是有些复杂的不忍。一年后,他与几个红颜知己在加勒比海上某个小岛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或许是...
- 后来我们都哭了txt(后来我们都哭了txt百度网盘)
-
先说葫芦,也就是叶景尚,因为和朋友在人多的地方飙车,撞死了人,后来找人顶替去坐牢,被发现(一开始没被发现,当时张娜拉还和陆齐铭在一起,知道了葫芦是顶替的,然后去告得密,害死了他),抓了去,自己自杀在监...
- 下载电视剧全集(功夫战警免费观看网站下载电视剧全集)
-
1.首先,你需要一部联网的智能手机,手机上需要安装网络视频播放器;打开手机上的网络视频播放器。2.然后进入软件主界面后,点击下方的“导航”找到“电视剧”栏目。3.然后在“电视剧”一栏找到你想看的电视剧...
- 赘婿2电视剧免费观看(赘婿22电视剧在线观看免费)
-
冷啸天、江婉儿是电视剧《赘婿出山》的男女角色。是由爱好短视频的朋友自己拍摄。赘婿和赘婿出山名字相似但是是不同的两个剧集。
- 一周热门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
